发布日期:2025-07-10 20:38 点击次数:170
1992年配资专家,河北发现“武大郎”墓,当看到墓中的陪葬品和尸骨,考古学家才揭开了800多年的骗局......
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是家喻户晓的小说,人们对于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,总是乐此不疲。
前些年,由于网络媒体的发酵,一句“大郎,该吃药了”,更是道尽了婚姻背叛的辛酸。
人们一边痛恨潘金莲的毒蛇心肠,一边又怜惜武大郎的悲苦身世。
然而,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,现实和小说往往有很大的出入。
1992年,河北邢台清河县武家村的农民发现了一座古墓,武家村的干部立马将情况禀告给了文物部门。
随后,文物专家们为了进行抢救性的发掘,带着发掘工具来到了武家村。
考古学家们在武家村待了足足半月,才完成了手头上的工作。
当看到墓中的陪葬品和尸骨,考古学家才揭开了800多年的骗局。
原来,墓中的陪葬品都是富贵人家才能用的奢侈物品、有名贵的楠木、精美的玉器、闪亮的金首饰。
展开剩余68%这些和小说中,贫穷的武家完全不一样。
另外,墓中出土的两具尸骨,经法医辨认,为一男一女。
并且,男性尸骨的实际身高应该在1.78米以上。
这样的身高即便放在当今,也算得上是伟岸,根本不是《水浒传》中施耐庵笔下的“三寸丁”、“谷树皮”形象。
最后便是武大郎的墓志铭,铭文清楚写有武大郎的生平事迹:“武公讳植字田岭,童时谓大郎,暮年尊曰四老。公之人人潘氏,名门淑媛。”
可见,武大郎原名为武植,其妻子潘金莲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。
铭文中还记述道,武植少年就没了父亲,和母亲一起生活。
原本居住在晋阳郡,后来迁徙到清河县孔宋庄定居。
从小,武大郎就十分聪敏,中年考中了进士,官拜七品。
在任时,武大相当清廉,处理不平事务,以秉公办案为准绳,深得民众的敬重。
既然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是一对恩爱、甜蜜的好夫妻,那为什么他们的形象和小说中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?
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句话:“宁得罪君子,不得罪小人”。
早年间,贫困的武大郎曾得到一位姓王的好友的资助。
后来,武大郎发迹以后,当上了父母官。
这位王姓男子却家道中落,他便千里迢迢投奔武大郎,希望能得到一个职位。
然而,他在武家住了大半年,武大郎也没有给他“开后门”。
愤怒之下,王姓男子便不辞而别,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,将全部怨气都归咎于武大郎。
他便在回乡的路上,四处张贴、编造武大郎、潘金莲二人的各种丑事。
巧合的是,武大郎还得罪过清河县的西门庆,他便添油加醋,制造了许多流言。
这便有了“潘金莲不守妇道,毒杀亲夫”的故事。
参考资料
《武大郎和潘金莲蒙冤千年的恩爱夫妻》 群文天地
发布于:山东省